4/11/2009

The Bloom Issue - Music 靡音樂

鬱鬱青春的搖滾能量聽橙草《積雨雲》

Sappho's Island, April 09

文/Chantal 責任編輯/Missbee

說橙草是目前在台灣獨立音樂圈最受矚目的樂團之一或許不為過,光是看他們在08到09年之間頻繁的演出,就不難明白他們的活躍程度。成軍4年,在2008年末,橙草發行他們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《積雨雲》,收錄著過去幾年來在大大小小的表演場合以及EP中的歌曲,標誌著幾年間他們的成長。


##ReadMore##
像是任何人都可能經過的青春



專輯中第一首歌《Wonder Woods》以輕快的吉他開場,隨之而來是飆而不噪的音牆,令人驚喜;緊接著的是原先收錄在EP《Rainbow 4 am》中的《奔跑舞曲》,同樣是爽快俐落的旋律,卻顯得層次分明,鼓手阿湯淋漓暢快的出色表現令人激賞。比較起來,《And Go》的節奏不若前兩首曲子輕快,但是卻相對地突顯了電吉他音牆的大氣,就像是被一場滂沱大雨淋了一身濕,卻感到格外痛快。



吉他音牆在橙草的音樂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,這大概要歸功於克拉克對於效果器出色的掌握能力,第一次聽到《And Go》時對於吉他的音色簡直只能用驚為天人來形容,這也是橙草目前唯一一支有音樂錄影帶的歌曲,影像沒有太多炫目的效果或故事,卻顯得簡單清爽,一如橙草的氣質。《夜盲》到《積雨雲》顯得遲滯而凝重,鬱鬱少年的形象躍然眼前,他在陰暗帶濕氣的畫面垂首站立,或許將雙手插在口袋裡,眉心微皺,雙唇緊閉,就像是任何人都可能經過的青春,《積雨雲》的末段的打雷環境音彷彿為積鬱情緒下了一個即時註腳。



《杯子金魚》開始又重回輕快節奏搭配厚重吉他音牆的基調,一路延續在《Welcome》與《習題》,白白的貝斯一直低調而稱職,直到《透明記錄》創造另一波高潮,《透明記錄》前半段乾淨的吉他聲線襯出克拉克帶稚嫩感的獨特嗓音,稍作停頓後立即開啟後半段強烈的爆炸,是玩得十分精彩的一首歌。在強烈的吉他音牆洗刷之後,專輯的最後一首歌《捉迷藏》復歸平靜,我一直特別鍾愛這一首被放在專輯結尾,結構和樂器都相對簡單的歌,呼應《Wonder Woods》,同樣也放進了阿湯錄來的孩童嬉鬧聲,不同的是,這一回克拉克溫柔輕緩的唱腔伴隨著木吉他,用近乎透徹的語氣唱著:「後來發現,還有一個小房間/再過一秒,就能抱緊一整眠」,是結尾,也是希望。



透過橙草,重遇年輕徬徨的自己



橙草一直算是特性鮮明的一個樂團,這可能跟主唱又肩負詞曲創作任務的克拉克本身鮮明的特質有關係;第一次見到他,長長的瀏海蓋住額頭,就算在表演中也極少抬頭如偶像般地掃視台下觀眾,總是低眉垂目專心地刷著吉他,或是閉起眼睛唱歌,紛亂的世界好像從來無法在克拉克身上留下痕跡,以致於他始終帶著一股少年氣質。聽著克拉克的聲音,總覺得彷彿回到那個背著書包、穿著制服的高中年代;當時的我時常覺得被這個我絲毫不理解的世界圍困住,被關在由細細瑣瑣的規矩、管制和競爭,卻總是要佯裝成寬宏大量或溫柔敦厚的體制中難以脫逃,被自己不能理解的情緒困頓著,卻又無處躲藏。回顧那段歲月,不能說此刻的自己多麼明晰長進,但總地也對於那些困頓多了一分理解,那種拉扯和掙扎自成美麗獨特的姿態,卻無論如何不想回去再過一遍了。也許,只有透過橙草,才能夠重新見到年輕歲月裡徬徨的自己。所以我總有一股錯覺,或者說是一種希望,希望他們能夠這樣一直地清新下去。



也許我們都曾經在無邊漆黑的年少時光中迷路,卻更想要在滂沱大雨裡留住黑暗中發著微光的青春。謝謝橙草,為我們留住鬱鬱歲月中的最後一點能量。

0 comments:

關於《莎孚島誌》

西元前六世紀的希臘女詩人莎孚(Sappho)在名為蕾絲堡(Lesbo)的島上為她的情人們抒寫生命的詩歌。2008年末,我們是一群在台灣島上為跨越各種性別氣質的女人/孩們書寫現代莎孚人故事的編輯義工。

我們是發行了兩期的《莎孚 SAPPHO》雜誌編輯小組,在歷經了原出版公司倒閉倒薪水、刊物發行遙遙無期的風雨後,覺得自己像是汪洋中的孤島,漂泊無依……

所以有了《莎孚島誌》。

一本發揮孤島精神,寧鳴不默的拉子線上雜誌
一本不甘寂寞,永不妥協的跨界女性文化本事
一本在島嶼上誕生,屬於我們台灣莎孚人的情詩

有妳們,我們不寂寞。
 
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[ METAMUSE ] : Code Name BlackCat 2.0.0